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怎么改进?
发布时间:2018/8/28    供稿:    点击次数:2129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的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早期系统的建设目标比较单纯,主要是为了方便在媒体上保存数据,减少重复劳动,不仅没有全局一盘棋的顶层设计,而且整个教育系统也不具大型企业集团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下的执行力,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各院校、各部门各自为政,自行“摸石头过河”,缺乏整体规划,有限资源分散投入在很多小系统的重复建设中。

        多年来,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累积呈现系统数量众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数据不能共享,互联互通困难,“数据孤岛”与“数据栅栏”并存等现象,无法发挥整体管理效能。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多头录入,数据非共享。不同的小系统,数据都是独立的,必须多头录入,数据冗余量大,不同系统中的处理成果不能共享,系统效率低下。
(2)填报为主,数据欠客观。不同系统不能共享数据录入接口,系统间没有互连接口,所以系统间的数据互传采用填报方式完成,在填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数据的遗漏与失真,数据的客观性不高。比如,在高校运行状态数据填报时,教师觉得过于烦琐,填写并不完整,填写差错也无法得到校验。如果状态数据能从正常运行的信息系统中自动筛选抽取,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3)系统分散,数据不同步。由于小系统众多,同一个数据可能需在不同系统中填报录入,在录入过程中出现差错在所难免,不同系统数据录入不一致的情况无法及时发现。当数据发生变更时,不同系统数据变更可能不同步。
(4)缺乏规范,数据不互通。形形色色的小系统都是一定时期某些部门组织开发的,比如,教务处站在教学运行的角度开发了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处站在学生事务处理的角度开发了学工系统,尽管两者有很多相同处理对象,但因没有共同的数据格式规范,数据不能互通。
  • 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数据共享。将数据仓库与应用系统分开包封,各种应用通过数据库访问接口获取并处理数据,并把处理结果回写至数据库,不仅可以克服数据冗余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使不同应用的数据同步录入、同步更新,保持各应用系统数据的一致,打破分散系统的数据栅栏,实现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互通。
(2)数据标准化。在数据库共享的条件下,各应用系统采用标准接口访问数据库系统,保证了数据的规范。数据库引用统一代码标准和数据格式,为外部系统提供标准数据。
(3)数据结构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涉及数据众多,不同数据之间属性差异较大,为了简化数据处理,提高处理效率,需根据应用系统数据处理的可能操作情景,对数据进行归集,形成实体对象的类型,用分集、分层次、分维度的方法对实体对象进行结构化的描述。
(4)数据处理高效率。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海量数据,如果不加区别地堆放在少量数据表中,数据处理的复杂度呈指数方式升高。数据库表结构设计需根据信息操作属性进行数据表分解,选取适当的数据结构,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比如根据数据在系统中的变化频度分为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分别存储,以避免动态数据频繁变更时,静态数据的调进调出。

 

  •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核心内容
  •  
(1)数据存储策略。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从信息覆盖的广度与信息积累时程都意味着需要能处理海量数据。如何将庞杂的数据利用合理的方案有机地组织起来,既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完整与统一,又能保障数据访问与处理的安全、高效与便捷,是系统设计优先考虑的核心问题。在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中,既要考虑数据库容量的利用效率、数据访问与处理的复杂度、系统的可维护性等多重因素,又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展能力和数据信息访问效率。
(2)访问控制策略。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应用角色包括学校管理部门、教职员工、校内外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研究机构等。平台化建设一方面旨在实现数据的标准化与一致性,以利于与教育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的互联,另一方面需要开发大量的应用系统访问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内容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如何管理好数据库相关的角色,为访问控制提供合适的接口与角色权限,即为访问提供便利又能确保数据安全,是系统需要优先考虑的另一个核心问题。
(3)数据质量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长,积累数据量大,所以输入数据的质量是重要的。在海量数据中去发现不经意录入的错误数据是困难的,而不准确的数据进入系统,成为数据垃圾,不仅会影响系统数据的可信度,还会对系统运行造成不可预期的伤害。所以,如何保障录入数据的准确性是重要问题。为确保数据准确,在平台建设初期,系统只输入必要的标准信息和影响数据库定义的必要控制数据,录入通用数据拟利用菜单方式勾选,尽量减少操作人员的文字录入量,避免录入差错;在平台应用系统开发阶段,各应用拟提供信息审核与校验,通过人机接口对输入数据的审核及数据库访问接口的二次检验确保写入数据库信息的质量。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的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早期系统的建设目标比较单纯,主要是为了方便在媒体上保存数据,减少重复劳动,不仅没有全局一盘棋的顶层设计,而且整个教育系统也不具大型企业集团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下的执行力,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各院校、各部门各自为政,自行“摸石头过河”,缺乏整体规划,有限资源分散投入在很多小系统的重复建设中。
 
  •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